- 1. 初学古筝买什么样的古筝好?
- 2. 古筝的琴弦用多久换一次合适?
- 3. 古筝有杂音该如何处理?
- 4. 刚买的新古筝出现这些问题怎么办
- 5. 防止古筝开裂,该如何做?
- 6. 学古筝中10种常见的问题
- 7. 古筝不小心洒上水了怎么办?
- 8. 购买古筝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(初
- 9. 什么牌子的古筝好?那么多牌子的
- 10. 古筝左手的上滑音怎么掌握?
李同志:我要打造古筝销售的“沃尔玛”
发布日期:2014-04-28 16:06 | 发布者:admin | 浏览:
14岁在家乡的园艺厂做童工,19岁孤身一人来到扬州,在砖瓦厂扛砖头卖苦力,28岁怀揣对民族乐器传承发展的憧憬和创业的梦想,借债百万创办“扬州天韵琴筝有限公司”……现年40岁的安徽天长人李同志,用脚踏实地的耕耘写就了这一串浸满汗水的人生履历,创造了一座属于扬州的“琴筝王国”,以天籁之音奏响一部人生传奇!
从苦难中滋长起来的人
“我的名字有点奇怪吧!我本来叫李同智,回乡开打工证明时,经办人错写成‘李同志’,从此将错就错。”甫一见面,李同志就看出了记者的疑惑,主动打开了话闸子。坐在李同志宽敞的会议室里,听他娓娓道来这一路走来的创业历程,是一种享受,那些曾经的苦难早已化为嘴角一抹风清云淡的浅笑。一位哲人曾说,人,是从苦难中滋长起来的,苦难是一笔财富。李同志就拥有如此财富。
出生于1974年的李同志,拥有一座生产能力达50000余台的“琴筝王国”,他拥有的,还有与他年龄不相称的沉稳、睿智和气魄。7岁那年,李同志被穷得无路可走的父亲送到人家寄养,在寄养家庭,李同志不敢违抗养父的命令,冒着被牛践踏的危险去放牛,结果被牛角挑开,留下了嘴角的一道深疤。14岁时,李同志辍学做起了童工,在家乡的园艺厂里,他察颜观色,周旋在形形色色的大人们之间。19岁时,李同志来到了扬州,在杨庙一家砖瓦厂扛砖头卖苦力。婚后,李同志又一边为砖瓦厂跑运输,一边为琴筝企业跑腿送货,有时还做做讨债的工作。
上世纪90年代末期,由于把客户两笔久拖不还的债务成功追讨,李同志自此获得青睐,他开始做起了琴筝销售工作。随后,由于合作中产生龃龉,为了“有尊严地活着”,李同志毅然放下了收入可观的销售工作,自立门户,来到了仪征“盘古村”,创办了“扬州天韵琴筝有限公司”,通过数年的不懈努力,终于以“天韵”品牌在海内外奏响了天籁之音。
整合资源,推广扬州古筝文化
与大多数商人不同的是,李同志从事的是自己所热爱的古筝文化。企业创办以来,他先后有30个品种申报并获得28项外观设计和2项实用新型国家专利。从一家不起眼的民营企业,再到国内古筝大型生产基地之一,李同志只用了六年时间,这一切都源于他对民族艺术的孜孜追求。
“扬州是一座古筝之乡,从事相关产业的大小企业不计其数,但其中缺乏有效管理,需要整合这些资源。”李同志说,他常在思考,怎样才能将扬州积淀深厚的古筝文化推向全国? 为此,他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对古筝文化的推广上,眼光不再局限于盘点古筝生产在国内市场的份额。
立志打造古筝销售领域 “沃尔玛”
为了培育良好有序的古筝市场,李同志投入200万成立一家古筝培训中心,邀请代理商免费了解和学习古筝知识。后来证明,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扬州古筝文化的知名度,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企业的产品销售,还打造出了古筝销售的“沃尔玛”。
在100多家制筝厂中,拥有名牌产品的企业寥寥无几,传统的营销模式成了扬州古筝产业发展的瓶颈。而李同志却率“天韵”逆势而上,选择在营销上下功夫。 剧场表演、花园式古筝生产线……在外人看来,扬州目前没有适合演奏古筝的场所,而李同志却认为构建古筝王国的设想并非遥不可及,若要优化产业,首先必须打造一块新型产业园,把古筝表演纳入扬州旅游范畴,并将其作为一种代表地方特色的工艺品推向全国,而借助网络营销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。拥有金字招牌的李同志,开始尝试借助互联网销售古筝。
对于未来,李同志自信地说:“虚拟销售带来的市场份额将远大于实体销售,更为重要的是,它势必推动扬州古筝文化的发展。”古筝制造,从过去的传统生产,转为形成具有扬州工艺特色的民族乐器精品,打造古筝销售领域的“沃尔玛”。
从苦难中滋长起来的人
“我的名字有点奇怪吧!我本来叫李同智,回乡开打工证明时,经办人错写成‘李同志’,从此将错就错。”甫一见面,李同志就看出了记者的疑惑,主动打开了话闸子。坐在李同志宽敞的会议室里,听他娓娓道来这一路走来的创业历程,是一种享受,那些曾经的苦难早已化为嘴角一抹风清云淡的浅笑。一位哲人曾说,人,是从苦难中滋长起来的,苦难是一笔财富。李同志就拥有如此财富。
出生于1974年的李同志,拥有一座生产能力达50000余台的“琴筝王国”,他拥有的,还有与他年龄不相称的沉稳、睿智和气魄。7岁那年,李同志被穷得无路可走的父亲送到人家寄养,在寄养家庭,李同志不敢违抗养父的命令,冒着被牛践踏的危险去放牛,结果被牛角挑开,留下了嘴角的一道深疤。14岁时,李同志辍学做起了童工,在家乡的园艺厂里,他察颜观色,周旋在形形色色的大人们之间。19岁时,李同志来到了扬州,在杨庙一家砖瓦厂扛砖头卖苦力。婚后,李同志又一边为砖瓦厂跑运输,一边为琴筝企业跑腿送货,有时还做做讨债的工作。
上世纪90年代末期,由于把客户两笔久拖不还的债务成功追讨,李同志自此获得青睐,他开始做起了琴筝销售工作。随后,由于合作中产生龃龉,为了“有尊严地活着”,李同志毅然放下了收入可观的销售工作,自立门户,来到了仪征“盘古村”,创办了“扬州天韵琴筝有限公司”,通过数年的不懈努力,终于以“天韵”品牌在海内外奏响了天籁之音。
整合资源,推广扬州古筝文化
与大多数商人不同的是,李同志从事的是自己所热爱的古筝文化。企业创办以来,他先后有30个品种申报并获得28项外观设计和2项实用新型国家专利。从一家不起眼的民营企业,再到国内古筝大型生产基地之一,李同志只用了六年时间,这一切都源于他对民族艺术的孜孜追求。
“扬州是一座古筝之乡,从事相关产业的大小企业不计其数,但其中缺乏有效管理,需要整合这些资源。”李同志说,他常在思考,怎样才能将扬州积淀深厚的古筝文化推向全国? 为此,他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对古筝文化的推广上,眼光不再局限于盘点古筝生产在国内市场的份额。
立志打造古筝销售领域 “沃尔玛”
为了培育良好有序的古筝市场,李同志投入200万成立一家古筝培训中心,邀请代理商免费了解和学习古筝知识。后来证明,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扬州古筝文化的知名度,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企业的产品销售,还打造出了古筝销售的“沃尔玛”。
在100多家制筝厂中,拥有名牌产品的企业寥寥无几,传统的营销模式成了扬州古筝产业发展的瓶颈。而李同志却率“天韵”逆势而上,选择在营销上下功夫。 剧场表演、花园式古筝生产线……在外人看来,扬州目前没有适合演奏古筝的场所,而李同志却认为构建古筝王国的设想并非遥不可及,若要优化产业,首先必须打造一块新型产业园,把古筝表演纳入扬州旅游范畴,并将其作为一种代表地方特色的工艺品推向全国,而借助网络营销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。拥有金字招牌的李同志,开始尝试借助互联网销售古筝。
对于未来,李同志自信地说:“虚拟销售带来的市场份额将远大于实体销售,更为重要的是,它势必推动扬州古筝文化的发展。”古筝制造,从过去的传统生产,转为形成具有扬州工艺特色的民族乐器精品,打造古筝销售领域的“沃尔玛”。